一、判断A股底部的信号分类
中金公司将底部信号分为必要信号和辅助信号两大类:
-
必要信号:
-
政策信号:一般力度较大且需要超出当时投资者预期,历史来看是A股企稳反弹的偏必要条件,A股阶段性底部往往同步或滞后于政策信号。
-
基本面信号:反映我国经济条件及上市公司经营环境,基本面信号的出现多有助于推动股市由反弹演绎为反转,基本面信号虽多滞后于市场底部,但为投资者信心趋势性回稳的重要条件。从两个信号的逻辑关系看,基本面信号与政策应对息息相关,经济周期多伴随政策的逆周期调节。
-
辅助信号:辅助信号的意义在于考量底部深度,主要分为估值、资金、行为三个维度。
-
估值:侧重于历史纵向对比及全球主要市场的横向比较。
-
资金面:衡量市场的交易行为,常用的指标如换手率水平等,也关注各类资金流向。
-
行为信号:为底部时期常见的行为特征,如强势股补跌、风格较快轮动缺乏投资主线等。
二、历史上A股形成“大底”的情况
过去20余年A股市场走出大底基本可分为两种情况:
-
基本面趋势性企稳:
-
历史上多数底部呈现为政策底 - 市场底 - 基本面底的特征,先行超预期政策持续发力并扭转基本面的主要矛盾,市场在对症下药的政策出现后先行阶段性见底,随后宏观经济改善以及企业盈利回升打开市场的上行空间,该情形更类似2008年底、2012年、2016年初和2018年底。
-
部分时期有结构上的区分,例如2012年底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产业进入盈利上行周期,但传统行业仍受困产能过剩,2013年开始更多呈现为成长行业结构性上涨;同理2016年宏观经济筑底回升,但成长风格受困于商誉减值等,更多呈现为顺经济周期行业的上涨行情。
-
政策及改革加码改善预期,资金驱动股市上行:
-
典型阶段为2014年下半年市场见底到2015年上半年的大涨过程,当时我国经济基本面仍呈现压力,传统产业处于出清阶段,PPI下滑背景下A股非金融盈利一度出现10%以上的下滑。
-
但结合交易量估算的A股投资者平均交易成本曲线,市场长期低迷使得2014年下半年A股投资者的平均成本水平降至较低位置,在我国货币政策宽松开启以及改革预期催化下,A股阶段上涨后很快脱离成本曲线,这意味着市场赚钱效应开始显现,增量资金明显入市与指数上行形成向上螺旋。
三、A股目前所处阶段
目前A股处于“辅助信号均已出现、政策信号开始显现、基本面信号或尚需等待”的阶段。
-
辅助信号方面:
-
估值信号:从市盈率、风险溢价等常见估值指标来看,本轮上涨之前A股估值处于全面低位,近期市场的快速上涨后估值也仍然便宜。截至9月27日,万得全A/创业板指/中证500市盈率分位数分别为31.9%/2.7%/14.0%(2010年至今),横向比较来看,A股市场估值水平也明显低于全球主要市场。股权风险溢价方面,沪深300市盈率TTM对应的股权风险溢价仍在6%左右,位于历史均值上方0.7倍标准差。此外,沪深300股息率仍超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1.1个百分点,均显示当前A股市场估值水平仍有安全边际。
-
资金信号:8 - 9月A股成交额一度降至4700亿元左右,对应当前自由流通市值计算的换手率在1.5%附近(历史上换手率2%以下已处于偏底部状态),表明市场前期调整较深投资者情绪过度悲观;8月底根据部分数据统计私募基金权益持仓处于48%的极低水平(历史均值为68%),产业资本和保险资金等先行加仓,大股东股票回购规模有所增加。
-
行为信号:文档未明确提及目前行为信号相关内容,但按照框架属于考量底部深度的维度之一。
-
政策信号方面:
-
近期引发A股强势回升的关键为国新会以及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积极稳增长、稳市场、稳预期信号。国新会上央行宣布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市,成为市场关注焦点;证监会在市值管理、并购重组和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密集出台相关文件;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带动投资者情绪走高,9月开会讨论经济工作为十八大以来首次,且内容聚焦周期性问题,体现高层对于当前经济面临挑战的重视,“正视困难”、“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,保证必要财政支出”、“干字当头”、“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”、“努力提振资本市场”等表述反映出超过以往的政策决心。当前政策信号已经开始显现,投资者普遍期待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财政加码力度。
-
基本面信号方面:
-
当前我国增长环境除了周期性问题外,还面临人口、地产、去全球化等中长期结构性拐点,经济面临的挑战较大,总需求不足和低通胀是当前和未来的主要矛盾,经济和企业盈利筑底周期可能长于以往,自发改善弹性相对不足。在本周两大会议释放积极政策信号后,后续逆周期政策有望持续加码改善预期,需要关注政策后续力度以及落地情况。美联储降息开启可能释缓国内政策的空间;内部结合当前经济和市场环境稳增长政策有望加码。
四、总结
虽然目前辅助信号已现、政策信号开始显现,但基本面信号尚需积极政策改善预期,所以不能确定A股已经见“大底”。不过在政策信号不断显现的情况下,市场升势仍有望延续,但经历近期市场迅速拉升后,伴随估值快速修复及短期获利资金,从历史经验看不能排除短期的上升斜率变缓或出现波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