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非农”是金融市场和经济领域中的一个常用术语,通常特指美国劳工部发布的“非农业就业人口数据”(Non-Farm Payrolls, NFP)。这是衡量美国经济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,对全球金融市场有重大影响。
非农数据的关键点:
-
定义
-
非农就业人数:指美国非农业部门的就业人数变化(不包括农业、私人家庭雇员、非营利组织雇员等),涵盖制造业、服务业、建筑业等主要经济领域。
-
数据来源:由美国劳工部每月统计并发布,通常在每月个周五(北京时间晚8:30或9:30,冬夏令时不同)公布。
-
为什么重要?
-
经济晴雨表:反映美国就业市场的活跃程度,就业增长强劲通常意味着经济扩张,反之则可能预示经济放缓。
-
政策影响:美联储(Fed)将非农数据作为调整货币政策(如加息、降息)的重要依据。
-
市场波动:数据公布时,股市、汇市(尤其是美元)、贵金属(如黄金)、债券市场等常出现剧烈波动。
-
数据解读
-
高于预期:就业增长强劲,可能推动美元升值(经济向好,加息预期升温),利空黄金、美股(因加息担忧)。
-
低于预期:就业市场疲软,可能引发美元贬值(经济走弱,降息预期升温),利多黄金、债券,但可能打压股市。
-
其他相关指标
非农报告还包括失业率、平均时薪增速等数据,需结合分析。例如,即使就业人数增长,但薪资增速放缓,可能削弱消费动力。
其他可能的含义(较少见)
-
中国语境:偶尔指“非农产业就业”(即第二、第三产业就业人口),但这一用法远不如美国非农数据常见。
-
社会学:指从农业转向其他产业的劳动力转移现象。
总结
如果听到“非农”一词,大概率是指美国非农就业数据,它是全球投资者、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密切关注的“超级数据”之一,直接影响市场对经济前景和货币政策的预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