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行业资讯
行业资讯
推荐文章
热门文章

期货招主账户——化债为重,刺激随后,影响几何?

发布日期:2024-11-09 09:58:33 访问次数:150

一、化债举措概述

从2024年开始,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,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,专门用于化债,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。再加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,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。同时明确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,仍按原合同偿还。三项政策协同发力,2028年之前,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.3万亿元大幅降至2.3万亿元,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.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。

二、对地方政府的影响

(一)债务压力与风险方面

  1. 债务压力减轻
    • 化债资源的增加使得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大幅削减,化债压力大大减轻。原本沉重的化债任务在政策实施后变得更易操作,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.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,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。
  2. 债务风险降低
    • 直接使用地方政府信用发行标准化债券来置换隐性债务,有助于进一步大幅降低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。而且边际上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的付息压力,为地方政府广义财政提供更大的空间。例如城投存量债加权平均票面利率为3.76%,远远高于政府债利率(2024年10月地方政府债平均招投标利率为2.24%),通过化债可改善这种高成本负债状况。

(二)发展能力方面

  1. 资金资源腾挪
    • 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,用于促进发展、改善民生。比如可投入到教育、医疗等民生领域,提升公共服务水平。
  2. 政策空间释放
    • 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,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、科技创新等,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。例如地方政府能够更积极地支持本地的新兴产业发展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。
  3. 精力重新分配
    • 原本用于化债化险的时间精力腾出来,更多投入到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去,有利于地方政府从更宏观和长远的角度规划地方发展战略。

三、对金融机构的影响

  1. 资产质量改善
    •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降低,金融机构持有资产的安全性增加。例如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的地方政府相关债券等资产质量提升,不良资产的风险降低。
  2. 信贷投放能力增强
    • 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改善,更多资金有望流向科技创新、先进制造、绿色发展、中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。例如银行可以更放心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,推动实体经济发展。

四、对实体经济的影响

  1. 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
    • 随着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的改善,更多资金流向科技创新、先进制造、绿色发展、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,有助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。比如中小微企业可以获得更多融资支持来扩大生产、进行技术研发等。
  2. 整体发展环境优化
    • 地方政府化债后有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发展中,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、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式为实体经济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,促进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。

五、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

  1. 房企现金流改善
    • 部分房企将可收回地方政府欠款,现金流情况有望得到改善,缓解房企资金紧张的局面,有利于房地产企业的稳定运营。
  2. 地方政府稳地产力度加大
    • 地方政府可将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挪出来,用于更大力度稳地产,例如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、放宽购房政策等,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。

六、对资本市场的影响

  1. 社会预期改善与信心提振
    • 大力度的化债政策将有效改善社会预期、提振市场信心。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增强,更愿意参与资本市场的投资活动,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都将受到积极影响。
  2. 股市
    • 加力化债为股市长期稳定向好打下良好的基本面基础,随着各项政策协同发力助力经济持续好转,未来“慢牛”可期。例如企业盈利预期改善、宏观经济环境向好等因素将推动股市长期发展。
  3. 债市
    • 债市利率前期对化债力度已有一定定价,受到影响总体偏中性,年内或以震荡行情为主。债市的稳定性在化债政策下有望得到一定维持,不过由于前期已经有一定预期,所以不会出现大幅波动。
  • 客服飞机号:@BIER77518
  • 微信:zyfdhf
  • 香港干諾道西118號1101室

工作时间

早9:00 - 晚18:00

周六日休息

客服飞机号:@BIER77518